四五月是国外院校发放录取通知的时节,留学生初到国外,除要面对学习压力外,还要面对陌生环境与陌生人,处理各种问题,会产生心理压力。那么,留学新生如何应对“心”挑战呢?记者近日采访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行前培训合作机构——情智东方(出国留学 wwww.liuxue86.com)公司创始人曾莉,她同时是一位国际认证情商培训师。
应对新环境中面临的困难:做好“心”应对
“心”问题:南京一位老师接到在荷兰留学的女儿自杀的消息后,才痛苦地意识到:“我的孩子非常优秀,但正因为大家都觉得她好,她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压力也很大。她什么都自己扛,而没有去求助,最后选择错误的方式结束自己花儿一样的生命。”
分析:留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入一个新国度独立生活,这对于他们尤其是小留学生来说,不是个简单的任务,随时会有出乎意料的问题出现,如行李丢失,住宿条件不如意,不了解西方的学习规则,买不到急需的物品,生病没人照顾等。这些问题或许不大,但需要多方打听、耐心沟通,自主决定。解决过程中的各种不顺利,很容易给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这样的麻烦接二连三跳出来时,有的人就很难保持情绪平静、有效应对了,甚至还会被情绪“劫持”,做出极端的事。
对策:对这类“心”问题,曾莉提醒,留学生在出国前要了解多方面信息。有留学计划的学生最好利用假期先出国短期游学,体验独立的国外生活,不要走马观花地看景点,要静下心来停留在一个地方,适应一下每天上课、交友、住宿的生活,试着应对各种生活问题。这个过程虽然短暂,但就像一剂心理免疫针。学生以后再面对留学生活的挑战时会胸有成竹。
应对跨文化沟通和融入:做好“心”准备
“心”问题:留学生郑吉租住的公寓搬来了一名外国室友。小郑热心地帮着安顿,忙了一下午。室友提议一起去外面吃饭。结账时,出乎小郑的意料,室友采取了AA制。小郑由此对室友有了看法,加上对方经常外出疯玩,半夜喝醉了才回宿舍,让小郑越来越看不惯。终于有一天,两人发生了冲突。带着先前的积怨,小郑质问他:“我待你不薄,你何以如此对我?”对方“回敬”说:“你应该明白,好心不是你的保险。”小郑从此跟室友形同陌路。
分析:沟通与融入能力对于留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享受留学生活至关重要。许多留学生虽然搞定了学习和独立生活,却一直无法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这使他们不论是上课还是住宿,都感觉很憋闷。有些学生虽然努力与人交往,却总是遇到不快。这是文化差异和缺乏沟通造成的。
对策:曾莉认为,解决这类“心”问题时,留学生要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特别是在跨文化沟通中,不要急于用自己的惯有思维模式去评判好坏,而要试着把自己放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还要学习非暴力沟通的语言,遇到分歧时既不一味忍让,也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做到温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主张,理解对方的立场,争取共赢。
应对困惑与迷茫:找到“心”方向
“心”问题:留学生家长肖堰女士介绍,在申请美国高中时,女儿在递交的《自我陈述》中描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我”,但是她的自信很快受到挑战。出国读高中第一学期时,一名平时和女儿关系不错的美国同学在午餐时忽然用不屑的口气说:“你这个国际学生。”这时女儿刚刚开始享受新环境、新朋友,被如此轻视,一连好几天情绪波动。她在跟妈妈的视频对话中说:“我真怀念国内的同学,大家都一样,多好啊!我不喜欢他们看我跟他们不同的眼神。”
肖女士意识到,女儿第一次真正尝到了“被歧视”的滋味,她此刻的难受不是成人所能体会的。她没有急于安慰,而是提醒女儿再列一列“优势清单”,回想一下自己为什么“独一无二”。两天后,她收到了女儿的来信:“我现在不会为和别人不同难受了,因为我本来就因为不同才来的。我有自己的特点,现在我更加‘独一无二’,对不对?”
分析:不少留学生肩负着家长的希望,为了留学而留学。还有些学生一心盼望逃离国内的生活,以为出了国就万事大吉了。最初的愿望实现后,他们没有一个自我实现的清晰计划,就容易在自由、缺乏管教的宽松环境里迷失方向,做什么都缺乏动力,看不到努力的意义。
对策:对这类“心”问题,曾莉的建议是,有留学规划的家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激发他们自我实现的动力。虽然有些孩子在年少时就表现出某项特长,但大多数孩子要在学习和社会化的过程中一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只要习惯了自我驱动,他们终将会找到自己的目标。
迷茫和困惑多源于对自己、对世界的了解不够。广泛接触人群,深入体验西方社会,敢于尝试,这些都有助于留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开拓视野,找到自己的方向。
应对留学的“心”挑战,最关键、最有效的对策是,家长能远程提供亲子支持,发挥自身的情商,帮助孩子走好留学之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留学是亲子关系的试金石。亲子关系原本就有问题的,孩子一走远,父母可能就鞭长莫及了。与孩子有着良好情感纽带的家长,这时往往会成为孩子最直接的依靠和遇到困难时的求助对象。(出国留学 wwww.liuxue8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