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28

父亲归于责任女儿归于发展 两代海归的价值观

2011-03-17 10:28:00中国   英国   祖国
《父亲归于责任女儿归于发展 两代海归的价值观》新闻由人民日报海外版03月17日报道。

李迪

20世纪80年代,刘炳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图为刘炳辉在马克思雕像前拍照留念。那个年代的留学生怀有建设祖国的崇高理想,心中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学有所成后,他们毅然选择回国,带着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积极投身到祖国各个行业的建设发展中。

21世纪初,刘紫媛自费到澳大利亚留学。图为刘紫媛在悉尼歌剧院前拍照留念。作为新世纪留学生中的一员,刘紫媛体现了这个群体的特点。他们青春洋溢,追求个性,向往自由,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在看到祖国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后,他们主动选择回国开创自己的事业。

父女两代人,他们一样选择出国留学,先后相差近20年。他们出国的目的和境遇不同,归国的原因和目标也不同。除了父女的血缘关系外,他们还具有同样的“海归血统”,如血缘关系一样,代代传承着。

父亲:“我的根在中国”

“我的爷爷是做酒业的商人,他常去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做生意。像爷爷那样生活,是爸爸的理想。爸爸没能实现这个梦想,而我却做到了。”刘炳辉说道。

1988年,时年34岁的英语教师刘炳辉,通过AFS(美国战地服务团),被公派到英国北爱尔兰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回想自己的留学岁月,刘炳辉记忆犹新。“上世纪80年代,中国留外人员不多。我初到英国小镇时,常被当地人认作日本人。得知我来自中国大陆后,身边的英国人给予了我更多的帮助。”

在英国期间,刘炳辉常常给当地人上中文课,向他们介绍中国的民俗风貌和文化传统。刘炳辉走进英国家庭,用心地观察和思考。“那时,我眼中的英国很富裕,社会福利也好,但孩子们却生活简朴。”他说道。

谈到回国,刘炳辉说:“我的根在中国,我的家在中国,我的妻子和女儿在中国,我必须回来。”

从1989年回国继续任教,转眼间22年过去了,刘炳辉已从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成长为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的校长。回首过去,他认为短暂的留学经历却对自己有深远的影响。“留学英国,不仅提高了我的语言能力,还提高了我的生活能力。西方文化的渗透,影响了我的一生。,这也是我送女儿出国留学的原因。”

ID:29
ID:30

热门关注

ID:31
ID:32
ID:33
ID:34
ID:35

相关阅读

编辑推荐

新闻资讯 社会聚焦 海外趣闻 行业动态 留学政策 留学预警

精彩图文

ID: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