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运会上一张张留着汗水的面孔、一场场精彩的比赛,你也许很难想象,其实世界上很多大学里,并没有体育课。因为体育不是课程,是大学的一种生活方式,运动和吃饭、恋爱一样,也许不需要开课,但却是“大学”的组成元素,甚至就是一种“大学”方式。
世界上许多大学没有体育课
本届大运会“首金”得主是来自意大利乌尔比诺大学物理系的鲁费尼,这位男子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冠军和我国著名大学生运动健将胡凯一样也是个“眼镜侠”,并且是物理系的高材生。
在大运会上,像鲁费尼一样学习和体育都很出色的人很多,但是在他们所在的大学里,体育并不是每个人都必修的公共课程,这一点和中国许多大学不同。
“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大学不开设体育课,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专项运动俱乐部。”北京大学人文体育研究基地副主任董进霞教授在国际大体联学术会议的间隙对记者说。
现代各国高等学校关于体育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必修、选修和不设体育课3种类型。中国、日本、苏联和欧洲一些国家,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是必修课程;在美国是选修课程;还有一些国家不开体育课,只有课外活动。
不开体育课并不是说不重视,相反,专项运动俱乐部的方式有可能使学生获得非常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当然,开设体育课的大学也并不是说优异的比赛成绩来自课堂教学)。比如美国圣母玛利亚学院、俄亥俄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学校的橄榄球队,在美国人心目中是“最出色”的运动队,美国大学橄榄球联赛的人气甚至远超NBA。
“这些俱乐部具有非常完善的训练、宣传、营销团队,他们会高薪聘请专业教练来训练学生。”董进霞说。